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文章
教育科研——
语文教研组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27 12:50:08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233次

我校于11月27日,举办了语文组教研活动,全校语文老师参加,由张晨老师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狐狸分奶酪》。本次语文研讨活动立足课堂教学根基,扎实推进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效的学,教师高效的教,每位探索符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狐狸分奶酪》

江宁区空港小学 语文 备课文案

教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

提供者

张晨

复备者

张晨

课题

《狐狸分奶酪》

根据反馈调整

教学目标提示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1.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安排不恰当,课件的调整应该放在后面,层层递进;

2.教师示范书写,要先让学生看老师书写后,再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

3.课文中单个句子拎出来不合理,没有了语境和情境,需要整段地进行朗读,抓住关键字。

素材与策略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两个谜语。

第一个谜语是: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

学生回答。(出示教具:狐狸)

师:那么老师想问大家对狐狸的印象是什么呢?学生根据实际回答。

第二个谜语是:头大巴掌大,像个大冬瓜,身穿黑大褂。

学生回答。(出具教具:熊)。

2. 今天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说起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叫做熊哥俩。哥俩的俩不能读liǎng(出示教具:熊哥俩)

熊哥俩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出示教具:狐狸分奶酪)

齐读课题:22《狐狸分奶酪》

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习“奶”字(提醒学生做到:双手捧书,书稍斜,字字入目,声声入耳)

再次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奶)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奶”字? 注意:“奶”字对比记忆,重点强调。  

3.细讲“奶”字(左右结构注意事项、宽窄),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左右宽窄相当,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学生书写时要提醒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我看同学们读的这么专心一定收获很多,这些词语刚才你见到了吧!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指名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指名同学领读,抽查点名读,字词过关。

8.这些词语还可以构成我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呢,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试一试。

出示课件:熊哥俩(捡到)一块(奶酪),(哥俩)开始(拌嘴),狐狸来(帮忙)分。哥俩(嚷着)说没分匀。(结果),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三、听朗读,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背景)  

2.提问:本段有没有你不太理解的词语。

3.教师讲解“拌嘴”。  

4、指导朗读:“高兴极了”重读。教师示范。 (指名同学,多次练习)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指名同学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二、三、四自然段讲了什么。  (指名同学回答,及时点评、奖励)  

2.指导朗读: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同桌相互练习。指名同学朗读,及时点评。  

(三)学习第五到八自然段  

1.指名同学朗读五到八自然段,提问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熊哥俩满意吗?从课文中找一找。

3.你认为狐狸分奶酪的办法合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4.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成员边读边表演。 (指名同学说)  

5.小组讨论:“你可真会分”是在夸狐狸吗?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狐狸是分奶酪的,为什么最后小熊却没吃到奶酪呢?  

6、思考:狐狸说的话你同意吗?“我分得很公平,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7、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对狐狸说什么?

8、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9、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狐狸和小熊说嘛?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指名同学回答,教师适时点评、引导)

10、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

2.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教 后 小 记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狐狸分奶酪》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设计本课时,由于是第一课时,提前重点抓了识字写字,在讲课的后半部分,让孩子从整体上感知狐狸分奶酪的方法,并设计了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同时让孩子们随文理解生字字义,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整节课结束后,通过各方面的反映并不能很完整地完成教学设计中想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遗憾,现反思如下:

一、写字教学过程完整,但是学生应该先看老师示范写字,再在田字格中去描红写生字。

在写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字形,交流重点,教师范写,练写实践,展示评议,再写提高几个环节,在实施教学时,所有的环节都做到了,但是在教师范写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再让学生去描红,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书写得到提高。

二、分角色朗读环节启发方式过于单一,孩子课堂回答,现场反应不够热烈。

在分角色中,我设计让孩子们根据狐狸和熊哥俩的对话去分角色朗读,但是在关键字、提示语、示范等方面,没有合适的语言去帮助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分角色朗读。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应该逐字逐句逐段。可以从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首先根据表掉符号,如逗号、问号、句号。要抓住关键字、词,还要注重重读、轻读以及停顿,在这里老师可以直接示范。最后抓住文中的提示语,如生气、伤心、高兴等等。只有通过这些教师才能在分角色朗读时,引导学生更好地去朗读。

三、教学设计环节欠缺,存在很大不足。

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环节设计不太科学,在教学和生成的阶段,对于孩子们反应不积极的预设不够充分,没有合理的解决预案,导致整堂课学生反映不太理想,课堂也无趣。在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未达到预期设想的样子,是本课最大的遗憾。

四、评价语单一,重复语过多

   在教学时,不能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要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那就是欣赏和赞美。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是老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生命的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总之,纵观整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间掌控上,作为正式工作三个月的新老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教研时听取龚校和其他老师的指正建议后,我也在心里质问自己提前两周就准备的这节课到底是不是很失败,心里即委屈又难过。当然也非常感谢龚校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我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生涯是一个很漫长且持续性的工作,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为大家提供研讨研究的课例。我也将继续努力,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C:\Users\hp\Desktop\D35DE95F5FFB382882D88686127710F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