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区的缔造者——长春宽城“社区党务工作者楷模”吴亚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7 14:55:30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722次
幸福社区的缔造者
长春宽城“社区党务工作者楷模”吴亚琴的故事
她是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她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她是社区党务工作者楷模……,她前前后后荣获了100多项光荣称号。然而在长春市团山街道长山社区的居民们眼里,她就是大家的知心大姐,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她就是长春市团山街道长山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亚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了吴亚琴的生活。
都说相由心生,看到吴亚琴的第一眼,觉得她给人以无法抗拒的亲近感,同时又带着一股东北女人特有的干练、豪爽。眼前的她已经不再年轻了,吴亚琴已经在社区工作18年了,她将女人最宝贵的18年都奉献给了社区基层事业。虽然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身上却散发出与年龄并不相符激情和干劲。她说,只要组织上信任她,居民拥护她,她愿意再干18年!
最初的梦想:只想让你过的更好
提到和长山社区的缘分,吴亚琴说这要追溯到1995年。自从那一年开始,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长山社区。她的青春,她的梦想,都在这里悄然绽放。
在社区工作之前,吴亚琴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的离退办主任。1995年7月,根据工作需要,当时的胜利零件厂党委派她到团山街道九委工作,九委是厂子的家属区,也就是今天长山社区的前身。
不要说太早的长山社区,就是十年前的常山社区,也是“往事不堪回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群众的生存条件太差。屋冷过不了冬、屋漏遮不了雨、门破防不了盗、路差走不了车。当时社区没有一条柏油路,没有一花一草。
在这样的社区生活,居民怎么可能有幸福感可言?虽说这居委会主任官不大,但也是这长山社区2100个家庭和6561名群众的主心骨。吴亚琴说,自从在社区工作开始,她就一直坚守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改变社区落后的状况,让群众过上好日子。18年来,这个梦想一直没有改变!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吴亚琴可谓是绞尽脑汁。
由于长山社区是长春市第一家接收企业退休党员回归的社区,利用这个优势,2003年春天,社区党委多方协调,从上级争取到5000元修建健身场地的专项经费。
“这点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怎么把这点钱花在刀刃上,确实费了好大的脑筋。”吴亚琴说,为了把健身场地修好,社区召开了居民代表大会说明情况,提出了居民自发捐款、自觉出工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响应。由于吴亚琴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强,居民们都非常相信她,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收到捐款3808元。开工当天,在她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十天的工期一周就完成了,愣是一分钱工时费都没花。
看到大家的干劲很高,吴亚琴又带领大家一鼓作气,平整了500平方米的洼地,铺设方砖4000余块,种植花草4000余株。长山小区的环境一下子就变了样。
“当时居民们看着大家一点一点重新修建的花坛和健康场地,都非常高兴。看着居民们高兴,我这心里就比什么都满足。”吴亚琴说,在致力改变居民居住环境这一点上,她十几年如一日。2005年,她为11栋居民楼做了“暖房子”。这就如同给曾经冰天雪地的屋子穿上了温暖的“外衣”,烤上了暖融融的火炉,让这些居民在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在外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数九严寒,找到家的真正温暖。
同年,在她的带领下,长山社区开始建设社区文化广场,修建了一个大舞台,安装了健身器材、乒乓球台,还修建了时事宣传栏。居民文化广场增加健身器材22套、休闲座椅30个、景观凉亭4座、文化宣传栏10个、晾衣架55个、垃圾桶10个。
如今的长山社区与十年前相比,可谓是焕然一新。如果常年没有到过这的人,一定会不敢认了。这个“鸟枪换炮”的长山社区,因为有了像吴亚琴这样的带头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上了央视的再就业经验
社区工作不好做,尤其是像长山社区这样,是一个弱势群体扎堆的地方。如果社区干部不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就算嘴皮子磨破了也不见得管用。
吴亚琴说,2007年1月,胜利零件厂破产。厂里3892名职工全部下岗,将近4000人一下子从“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而九委也就正式变成了长山社区。
很多人都讲究一开始有个好兆头,讲究“开门红”。可是,对于长山社区来说,不仅提不上开门红,甚至有些让人头疼。对于这种下岗职工集中的社区,存在“四多一少”的独特风景: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有稳定收入的家庭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解决这些下岗职工、老弱病残居民的现实生存问题,那么谈什么工作,谈什么发展都是枉然。
面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吴亚琴没有袖手旁观,反而像自己的事情一样,想办法、找出路。
“我觉得解决失业人员的困难,必须标本兼治,不仅要帮钱帮物,而且要帮能力、帮技术。帮钱帮物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而帮能力、帮技术才能解决一生一世的问题。”吴亚琴说,她深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道理,所以她对社区内的失业人员不再只盯着低保名额,而是确定了“造血帮扶”方针。这个方针实施起来大概分了四个步骤。
首先,要帮助居民提升信心。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很多居民们下岗之后情绪非常低落,整天愁眉苦脸。吴亚琴开始的时候挨家挨户地串门,跟他们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一边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勇敢地走出去自主创业,一边劝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不要灰心。大不了从头再来,社区党委不会抛下他们不管,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希望。
其次,用实际行动激起居民们重新就业的热情。本着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吴亚琴定期组织社区举办营销、面点制作、机械维修、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让一些缺乏谋生本领的人员掌握一技之长,为再就业打好基础。
再好的培训都是为了实际上岗。为了增加社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吴亚琴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找到各方机构为居民争取工作就业。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长山社区为华日医疗机械、华光轿车等单位推荐了技术人才159人,并保持了长期的用工供求关系。
对于长山社区很多居民来说,技术水平比较缺乏,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吴亚琴觉得更多的居民适合进行小规模的创业。而且,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自主创业方面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咨询了相关政策信息之后,她开始着手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居民进行自主创业。她先后帮助失业职工小光、孙红等人创办了小型的机械加工厂。帮助残疾人昌松、高小艳、刘晓等人办起了小超市、自行车修理部。在她的长期帮助下,辖区内先后有439人重新上岗,100多人当上了小老板。
“当年刚刚下岗的时候,真是万念俱灰。这大半辈子都在厂子工作,一下子就下了岗,不知道自己还会干点啥,还能干点啥。当时吴亚琴大姐来我家找我,说自己有手艺出去创业,只要能吃辛苦,总能拼出一条路。后来,她帮我申请创业贷款,帮我跑各种创业手续。如果没有她,真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我们这些居民总说,吴大姐不是我们的亲人,胜似我们的亲人。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说出了所有长山社区再就业居民的心声。
对于社区取得的再就业成绩,吴亚琴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如今的长山社区已经从失业人员聚集的社区,变成了动态零失业的社区,这背后有着数不清的艰辛和努力。长山社区的再就业经验,还上了央视。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专门报道了吴亚琴开展服务再就业的经验。
你是我们最大的温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区工作最不容易解决,最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之前总在新闻里听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在社区工作这18年,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吴亚琴说,在长山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838位,占全部人口的13%。这样一个人口结构,让社区的养老服务成为了重中之重。
“我们可能是他们血缘最远的人,但却是他们亲情最近的人。”这是吴亚琴服务孤寡老人的宗旨和目标。平时,吴亚琴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照顾着辖区内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每天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买米买菜、缴纳水电费、开工资、买药,陪他们看病,给他们洗澡。
孤寡老人张桂凤患有腿疾,上下楼非常困难,几年来吴亚琴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天天上门照顾。孤寡老人马庆生两次重病住院,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精心护理直到住院……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吴亚琴还摸索除了居家养老的几种模式: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外力援助式等。为了增加让老人独自在家的安全性,她为32户老人家中安装了电子保姆,建立了10分钟助老服务圈,切实为54名空巢、独居、孤寡老人解决了居家养老难的问题。
如今社区里的老人,都拿吴亚琴当做亲人一样,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想着找她。有好的事情想第一时间跟她分享,有什么困难也习惯去找她,找到了她就找到了主心骨,找到她心里就踏实。
除了养老难之外,长山社区还有一些孤老、孤儿。这些弱势群体更需要居委会的关怀和照顾。吴亚琴常说,孤老之难、孤儿之难都是连心之难,再难也要用心管。
长山社区内孤儿袁霞在棚户区改造中因为没有房产证不能回迁。吴亚琴领着袁霞多次请求照顾,终于使她得到了一套回迁房。孤儿马晓燕从小寄居在工厂保育员加重,工厂破产后她积极协调将其送进了福利院。孤儿刘泽无依无靠,吴亚琴帮他办理了低保,还帮他认了“代理妈妈”,使他在社区关爱之外又得到了一份母爱。俞旭东流浪到长山社区,吴亚琴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把他接到社区照顾他,后来通过努力把他送到了福利院,让他有个温暖的港湾。居民金卓因生活困难无力回迁,吴亚琴帮他贷款解决了回迁问题,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自从2007年以来,在吴亚琴的长期努力下,她为20多户特困家庭解决了子女大学的费用玩呢提,为全体居民都办理了医疗保险。
吴亚琴说,别看现在提起这个好像挺轻松的,当初做这些事的时候非常艰难。社区一无权力,二无资源,要想为居民办点事真是难上加难。自己很少能做主,经常得求爷爷告奶奶,四处碰壁。“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么辛苦,这么难,这么遭罪,值得吗?”吴亚琴说,她也是普通的女人,觉得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想过要放弃。但是面对社区内那么多人的信任,如果真退下来了,这一块丢给谁呀?所以每次打退堂鼓的时候,又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路遥知马力,由于我们不是瓶嘴皮子而是用实际行动为居民办实事,不是三天两头而是长年累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仅打动了人心,凝聚了人心,而且赢得了人心、征服了人心。居民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谁都有良心。”吴亚琴说,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和成就。
为民做主 当仁不让
辖区居民的事,都是吴亚琴心上的事。对待居民,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居民一旦有困难,她则发挥出了智慧和干练的本色,决不让居民受欺负。
原来的长山物业供暖非常差。数九天室内只有七、八度,很多居民拒交取暖费,物业收不上费进而拖欠水电费,导致小区经常停水停电,居民为这事经常到社区投诉物业。
“按理说,物业的事,社区不便插手。但是我觉得这么拖下去受苦的是群众。”为了居民能够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吴亚琴开始和物业公司斗智斗勇。
2002年、2004年、2010年吴亚琴受社区所有群众的委托,三次解聘了物业公司。长山居民把这个叫做“三次弹劾”。吴亚琴觉得弹劾物业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根据长期的调研,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之后,吴亚琴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探索了一条政府总管、接到主管、社区代管,居民监管的“四管合一”的新路子,直至最终实现了采暖集中供热,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冬天屋里不热的烦恼。
2010年,吴亚琴正式申报成立“居民事物自愿管理服务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社区工作实现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服务站自成立以来,为居民修缮了1处健身场地、150个下水井每年清掏两次,安装了11栋45个单元防盗门、223扇楼道窗户,常年维修楼道声控灯。
2012年,吴亚琴把清污工作做成了一项工程,进行招标,签订了10年的清掏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清掏问题。同年,在吴亚琴的积极努力下,在商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山社区新建了一座18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跃进入了长春市前列。同时,小区的外部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新建了50个停车位、800米的露天暖气管道改造入地、翻修道路5700平方米,铺设方砖84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种植草木830株,亮化45个单元。让居民们告别了多年来扛着煤气罐的日子,安装上了煤气管道。
知心大姐巧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吴亚琴说,社区工作最常做的,最常接触和面对的则都是家务事。面对这些琐碎的家务事,她先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实在解决不了就依靠法律。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联合国的事我管不了,但社区的事我非管不可,我就是要在社区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小气候区。
2004年,辖区内一位84岁老人的老伴去世了。儿子身体不好不能护理老人,要求由妹妹护理但还想要父亲的房产,妹妹觉得哥哥贪心不答应。吴亚琴了解情况之后,向这家的兄妹俩耐心讲解有关法律规定,然后提出了折中的建议:因儿子有病,老人赡养责任由女儿承担,房产归女儿所有,但女儿拿出3.5万元给哥哥看病。由于建议入情入理,双方高兴地达成了和解。
对辖区内的“两老”释解人员,吴亚琴坚持衔接—建档—安置—帮教—回访一体化的工作模式,采取“平时多关注一点儿,生活上多照顾一点儿,困难时多帮助一点儿,不稳定因素早发现一点儿”的“四个一点儿”做法,使释解人员在吴亚琴带领的社区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工作,回归了社会。
在吴亚琴多年的努力下,长山社区已连续多年实现了“八零社区”。即零犯罪、零家庭暴力、零上访、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零矛盾升级、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多年来,吴亚琴调处各类民事纠纷400多起,防止民转刑案件20多起,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10余起,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9%。
吴亚琴说,群众的信任是做好纠纷调解的核心。现在群众有事,都愿意先找她,让她帮忙想想办法。在实践中,吴亚琴更是逐步摸索除了“政策传播”、“和面团”、“爱心服务”等民事调解十二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有效。
社区是社会上最小的行政单位,如果无数个社区和谐了,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很难不和谐。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牙的,家庭之间、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如果社区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放任自流,那么轻者矛盾蔓延,重者可能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因为有了吴亚琴这样的社区基层干部,让很多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摩擦消失在萌芽状态,才避免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而像释解人员这样比较敏感的群体,很多人既怕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又不肯向他们援助之手。或者还有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让这类群体极容易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吴亚琴对待他们,像对待其他亲人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这样的重生,是很多释解人员梦寐以求的生活。通过吴亚琴的努力和关爱,多少释解人员已经实现了这样的小小梦想。
我的终极梦想:打造幸福社区
如今,长山社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保障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居民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吴亚琴将视线放在了丰富精神生活层面。
多年来,吴亚琴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组织了8个社团,比较大的有乒乓球会、书画协会、社区艺术团等。同时,她带领社区的工作人员整合辖区人才资源,组建了民乐队、舞蹈队、秧歌队、老年健身队,人数最多的达到了100人以上。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这些社区组织都会举办各种文艺表演、项目比赛,开展健康知识、安全知识讲座、养生保健、书画展览、道德讲堂等科普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2000多人次。从1999年开始,吴亚琴每年都带领社区坚持举办“长山之夜文化艺术节”,趣味运动会,播放露天电影。仅2012年,吴亚琴就在居民休闲广场免费为居民放映露天电影120多场。
“今年,我们长山社区艺术团参加了草根春晚的城市选拔,其中二胡齐奏《赛马》入选晚会。”吴亚琴说,晚会的评委对节目和演员都赞赏有加,说节目已经非常接近专业水准。
吴亚琴说,很多人问她,工作了18年,现在还有什么目标吗?她说自己还一直坚守着当年的目标,希望辖区内的居民能够过得好。那么,有什么工作成就呢?她说,如今的长山社区已经初步打造成为了幸福社区。
那么,什么才是吴亚琴心中的幸福社区呢?幸福社区并不是那些纸上能说出来的政绩,不是她个人获得了多少头衔,更不是社区获得了多少荣誉,墙上贴了多少奖状。幸福社区追根结底是居民们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年有多少孤寡老人因为她老有所依;有多少失足青年因为她而浪子回头;有多少下岗职工因为她而重新就业;有多少贫困家庭因为她而生活无虑;有多少绝望的人因为她而萌生出生活的希望;有多少个家庭因为她而夏天可以纳凉,冬天可以取暖;有多少个家庭因为她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让孩子辍学;有多少个家庭因为她而摒弃前嫌,其乐融融;有多少个邻里因为她而放下偏见,和睦相处。
这些年,因为有她,长山社区从一个破烂不堪的小区变成了花园式小区;因为有她,很多老人找到了退休生活的快乐;因为有她,很多居民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吴亚琴说,将这些工作归纳到一起,居民们细微之处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才是幸福社区的真正涵义。
18年,今年吴亚琴已经在社区工作18年了。一个女人的一生有几个18年。她却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都浇灌在了社区基层工作上。如今,她鬓边已见白发,眼角也泛起了皱纹,但是她的眼睛里依然纯净,目光依然坚定。对于当初的选择,她说自己无怨无悔。而且她十分庆幸当初的选择,在这个岗位上,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有一天真的要从这个岗位离开,她愉快的回忆会远远多过辛酸;她的成就感会大大多过艰辛。
当记者问到她今后的目标是什么,她说要让长山社区的居民一直幸福下去。为了这个目标,她愿意再干18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