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七)
发布时间:2025/4/30 13:19:03 作者:陆文颖 浏览量:7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七)
为深耕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解读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2025年4月30日上午,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围绕《表里的生物》展开了一场深入而富有成效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聚焦文本,深研细磨明方向
活动伊始,主备人陆文颖老师紧扣单元人文主题“科学精神”与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对《表里的生物》进行了详尽解析。重点聚焦文中父亲“只许听,不许动”的话语以及“我”对表内神秘“生物”的执着探索,深入剖析了孩童视角下那份纯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何推动叙事发展。老师们一致认为,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生动鲜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是触摸人物内心、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路径。
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破难点
在自由研讨环节,备课组气氛热烈。针对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我”充满童趣的想象世界这一难点,老师们各抒己见:
情境还原法:有教师建议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我”,亲身体验观察怀表时的“心跳加速”与发现真相后的“恍然大悟”,在体验中深化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思辨讨论法:大家认为可设计核心问题——“父亲的‘禁令’是阻碍还是保护了‘我’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探索与必要规则间的辩证关系。读写结合法:多位教师提议利用课文留白,如“我”后来对机械构造产生的兴趣,设计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我’,解开表盖秘密后,最想探究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以此延伸思考,激发科学想象。跨学科融合:结合科学课知识,简要介绍机械钟表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我”将齿轮声误作“生物”叫声的认知过程,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
凝聚共识,优化设计促高效
经过充分交流与思维碰撞,备课组最终整合集体智慧,优化了教学方案:
导入环节:利用实物钟表或清晰机芯图片,直观引发学生对“表内世界”的兴趣与疑问。核心任务:紧扣“好奇”与“探索”主线,设计学习活动,重点品析关键语句,体会心理描写之妙。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思辨性问题与体验式活动,化抽象哲理为具象感知。拓展延伸:关联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分享自身“探索与发现”的经历,深化对科学精神的体悟。
笃行致远,精研共进启新程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是教学设计的优化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度交融。六年级语文组教师们以研促教,在交流中点燃智慧火花,在协作中凝聚团队力量。大家坚信,唯有对文本的深耕细作,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方能打造出真正启迪思维、滋养心灵的语文课堂。此次扎实有效的研讨,为即将展开的《表里的生物》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持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注入了强劲动力。全体成员将以此次备课为起点,继续携手同行,在语文教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懈求索,静待教学之树硕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