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文章
校园快讯——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专题研讨——学生立场下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10/26 16:38:23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383次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专题研讨

——学生立场下的教学设计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贯彻江宁区的深化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同时进一步推进信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2023年10月26日上午,空港小学承办了以“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的专题教学与研讨活动。借助“金陵微校”平台,推进学校科学学科教改工作,试图以信息化融合到实际教学中,寻求智慧教学在科学应用中的闪光点。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刘德云老师、江宁区各小学科学教师齐聚空港小学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由空港小学的崔力洋老师和四(6)班的孩子们带来《力与运动》一课。崔老师通过一个金陵微校中的“火花学院”资源,动画演示小车的运动,将运动状态进行“分解”,激发学生探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马拉车比赛为例,引发学生的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探究单”,崔老师借助金陵微校的“同屏上传”功能,实时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接着学生利用器材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比较的科学思维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崔老师借助“班级学生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组别和个人加分,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整节课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体验了力与运动的科学相关知识的产生过程,共同挖掘了力与运动的奥秘。

第二节课由空港小学董征宇老师与三(7)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盐水取盐》一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董老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引出话题“能不能从盐水里把盐取出来?”第二部分,董老师利用实时互动分享学生的思维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过滤装置来使泥盐水变干净,让全员参与课堂。在紧张有趣的游戏“倒计时”探究中,学生能充分领会到过滤装置的联系与区别。接着,董老师充分利用“金陵微校”平台的拍照上传功能,全班共享思维,学生畅所欲言,提出提取盐的问题解决方案。第三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践,经过过滤,使盐水变干净了,通过同屏功能,实时展示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董老师借助“火花学院”的知识分享,引导学生发现可溶物和不可溶物的特征,以及不同特征性质的物质分离方式,学生再次亲历不可溶物过滤的设计,体验可溶物的分离,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三节课由东吉湖小学李玉秀老师与四(3)班的孩子们带来的《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李老师以微动画贺卡里的小灯泡为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介绍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分类后,李老师借助金陵微校平台的“双人PK”游戏,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又通过金陵微校的“趣味素材”功能,连接电路元件,自主检测生活中的物品是否导电。在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建立学生对不同液体导电性的全面认识。李老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哪些物体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整节课亲和自然,水到渠成。

在研讨与总结的环节,教研员刘老师指出区内科学课堂设计较多关注课堂内容的现状。刘老师阐述“双螺旋结构”课堂中,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并解释了什么是学生的立场。儿童总是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总是有自己观察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刘老师还提出科学课堂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信息化手段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困难点”,“发展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改变根本观念。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双螺旋结构”课堂中,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恰当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使科学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相信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老师们会用信息技术武装课堂教学,用高效便捷为教学赋能,用智慧化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成长,真正做到站在儿童的视角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走在愉悦的探究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