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育随笔--刘婕
发布时间:2019/12/5 7:36:05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602次
关于课堂小结的几点思考
江宁区空港小学 刘婕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同样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习惯性的以“你有什么收获”之类的小结引导语。用这种程式化的课堂小结包打“天下”,是难以有收获的,时间久了学生必定产生厌倦的心理。课堂小结也就会流为形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和当时的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课堂小结。
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思考以不同的方式去小结。
1.发问式。教师提出小结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所获,所思所感。比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是对知识的回顾;“我们是怎样分析解决问题的?试着整理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这节课你对自己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小组合作等方面满意吗?有什么体会?”这是对情感与态度的回顾。在给出这些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静静地等待学生思考。
2.自主式。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成为“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结。比如,《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小结时,要求学生“化身”成角向同学介绍自己,引导学生融入学习的过程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3.提问式。一是学生提出本节课中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二是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自己会的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或者老师。
在一节数学课末是否单独设有课堂小结,也应该根据实际而定。
低年级的课堂,应少一些纯粹知识性的课堂小结。低年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一节课后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往往不是死板的知识点,而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况且,由于语言能力受限,有些知识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下课铃声已响,不宜课堂小结。学生好动,听到下课铃响,大多数是静不下心来听讲的。况且,学生也需要课间10分钟的休息与调整。所以下课铃响,立即下课也许是最好的“课堂小结”。
我个人觉得,课堂小结不一定非要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来实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把握时机,适时小结。在我们的教学内容转换的时候,学习方法优化的时候,数学思想方法升华的时候,都可以安排课堂小结,不一定非要再在课末组织实施,而流于形式。